7月19日,物流业突发爆炸新闻,让持续被的高温天气都瞬间黯然失色:京东发布公告称,将于月底关闭天天快递服务接口。这意味着,京东平台上的商户以后不能再用天天快递发货了。
简单剧情回顾,缘何“相爱相杀”?
京东声明:据京东公告称,在2017年上半年度的综合评比排名中,天天快递在服务质量和用户满意度方面都得分较低,位于所有快递公司中的最后一位,同时存在部分违反平台规则的行为。为了确保用户和商家在使用物流服务当中的体验,京东将从7月31日起,暂停天天快递服。
天天快递回应:对于京东突然关闭接口,天天快递深表遗憾,并强调京东在此事件中给出的理由荒谬。此外,已服务京东平台超过5年的天天快递认为,其一直严格遵循电商行业的各项服务规则,此次“被停用”是京东单方面通知平台商户,并未与天天快递进行任何有效沟通,也未给商户选择的余地。
为了引起重视,天天快递以一副“宝宝心里苦,但宝宝一定要说”的架势,在微博发声并@了国家邮政局、菜鸟网络及苏宁快递。因为就在前不久,国家邮政局发布了上半年快递服务申诉率统计,数据显示,天天快递的申诉率已经下降到5.51%,下降明显,且处于行业中间位置。
平台频频使用“隔离”为哪般?
京东和天天快递互撕的持续发酵,让人不禁联想起上个月的“丰鸟大战”事件:6月初,菜鸟和顺丰互相指责对方先关闭了数据传输接口,并且为此上演多轮口水战,引发舆论热议。一时间“小弟”战队,最后在有关部门的强力介入下,“数据断交”两天后迎来和解。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平台企业和快递企业互掐频频发生,而平台动不动就拿用“隔离”,似乎显得过于武断。难不成快递企业好不好,真是平台说了算?
有观点认为,京东平台是在众多快递企业支撑下快速发展的,现在快递企业却成了“驱逐”对象,天天快递是遭遇了不公平竞争和平台霸权。
其实,当下,已较具规模的电商平台企业,自己做物流已成了理所当然的事。而多数快递企业的业务量主要来自于他们,当平台自己做物流时则使得快递企业在其面前的话语权就更弱了,原本“引以为傲”的物流优势,随着他们自营物流的逐渐完善,显得可有可无。
不过,虽说“我的地盘,我做主”,虽说“驱逐”快递企业或许能对冲自建物流的亏损压力,虽说此举可以让自建物流体系抢占更多业务。但京东也应该明白,未来发展不能只靠单方面“封杀”或大玩“大一统”的把戏,因为只有上下游企业共同努力,把市场的蛋糕做大,才能实现多赢。
“京天之争”,到底伤了谁?
京东和天天快递一言不合,就互怼:一方认为服务质量不好,一方则表示并未收到相关数据证据。
两位大神“打架”,“战火”却烧在用户身上:经过激烈交锋,后续结果或将是,要在京东上买、卖东西,就不能用天天快递;想要使用天天快递,就不能在京东上买、卖东西。
难道真要闹到“二选一”的地步?说好的合作共赢呢?讲好的良性互动呢?谈好的裨益民众呢?这翻脸比翻书还快的大神战役,着实让用户“很受伤”。
那么,京东平台没有天天行不行?
据相关人士透露,除了自营店,京东一半以上的收入来自平台上的商家,而这些商家都是靠着顺丰、“三通一达”、天天快递等多家快递企业的服务支撑起来的。如今,京东突然将天天快递“踢出局”,确实让用户措手不及。此外,业内不免担心,在天天快递之后,其他快递企业是否也有被关闭接口的可能。
此外,今年4月京东物流宣布开放后,刘强东下达了任务指标称:京东物流未来5年有一半收入要来自京东平台之外。而此前,这些都是与京东合作的快递企业的市场,那么,是否潜台词就是说,过去的第三方快递友商,将来都是京东的敌人?
当然,对于天天快递来说,为何“被停用”的理由是服务质量和用户满意度低?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天天快递也需要努力将综合服务质量提升上去,才能更有“底气”不被他人“说三道四”。
不过,做企业,不应该任性。所谓在商言商,不能因为自己的商业决策,影响用户的切身利益;更不能在用户身上做实验,然后还打着“确保用户体验”的大旗,拉着用户当垫背。
应寻求最大公约数
互联网的本意是互联互通,其发展也必然遵循着某种开放性的逻辑,而非“自行其道”的割裂。其实,电商、快递企业可以“和而不同”,双方通过协商沟通或合理互动实现互补共生,才能为大众带来互联网福利的增量。
简单来说,京东、天天快递也好,其他平台企业及快递企业也罢,都应意识到,把平台与上下游关系从相互依存变成彼此对立,既无助于各自企业的长远发展,也不利于行业的发展。此外,想要赢得用户、赢得市场,需要靠的是服务和口碑。“相互残杀”,往往得不偿失。
在大格局方面,随着快递“快递向西向下”、物流业融入“一带一路”、物流企业走出去等大的机遇到来,快递、物流、电商企业,能做的大事有太多,何必你死我活?
就京东与天天快递来说,还需冷静处理,大家只有各就其位,并且寻求解决问题的最大公约数,才能达到利益的最大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