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的制造大国,但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着“大而不强”的困境,其最大短板就是无法做到真正的“制造业供应链协同”。显然,要真正做到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我们就必须认识到供应链的提质增效可协调整个制造业的良性发展。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原主席马力强表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主要实体,近十多年来,我国制造业虽然高速发展,直接促进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的稳步前进,但同时也存在“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等诸多问题。
第一制造业大国
就国际范围而言,我国从2010年开始,制造业占全球的比重就已经达到20%;从数量上看,我国制造业已稳居世界第一,并且至今还保持着第一制造业大国的位置。这些成绩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一个荣耀。
不过,我们也不得不正视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问题。事实上,我国在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型之路任重道远,国家对此也非常重视。
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发展规划》,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规划》提出,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这既体现了国家对制造业转型的信心和决心,也对我国制造业领域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
供应链管理驱动制造转型升级
制造业实际上是我国建国以来制造业企业在供应链方面有所忽视的一个领域,重生产、轻服务、重运输、轻连接,这是比较长期的思想观念和实际发展当中存在的一个老问题。
实际上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是与供应链的发展紧密相关的,在制造业领域,企业70%以上的成本实际上都分布在供应链的链条上,而且大量的成本是一些隐性的成本。在制造业中,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供应链将越来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供应链的优化管理,可以使企业提高产能和效益,降低生产库存的成本,适应业务发展不断变化,体现时间成本及便利的优势。
中国制造供应链联盟任重道远
不得不说,国际供应链发展论坛的召开和中国制造供应链联盟的成立让大家眼前一亮,因为中国制造供应链联盟的成立能够开启物流供应链行业与中国制造业的全新深度融合,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实实在在地做一些事情。
中国制造供应链联盟强大的号召力和生命力让相关行业协会的领导、专家、学者和企业界的领导者们欢聚一堂,大家的积极支持和共同参与,也让中国制造供应链联盟发挥自身优势,为国家、为社会、为民众、为企业、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宏伟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原主席马力强受邀出席第十四届中国国际物流节,并在国际供应链发展论坛上发表了精彩演讲。
(根据嘉宾发言整理,未经发言人本人确认。标题为编辑添加。)
来源:物流时代周刊,转载须联系授权。
(文中观点不代表本账号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