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云栖大会上,马云提及“新零售”,他认为,纯电商时代已经过去,未来十年、二十年没有电子商务这一说,只有新零售这一说,也就是说线上线下和物流必须结合在一起,才能诞生真正的新零售。
我转头就和同事吐槽:“马老师最会造新词了,零售就是零售,谈不上什么新不新,线上线下结合一直都有在做。”
大概是我们都有一种“嫉妒心理”吧,同事也立马附和:“就是,如何把产品有效的卖给顾客才是真的,这些噱头根本没什么用。”
然而,今年2月,阿里巴巴与百联集团的战略合作,让我感觉之前对“新零售”观点的评价打自己的脸了。
那么,新零售到底是什么?
百度百科是这么解释的
“即企业以互联网为依托,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对商品的生产、流通与销售过程进行升级改造,进而重塑业态结构与生态圈,并对线上服务、线下体验以及现代物流进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
网路上有这么一句半玩笑话“有线下店,通过线上买东西(更快的)送到家,就是新零售。”
关于什么是新零售,它新在哪?
知乎上有答主@汪惟举了一个很好地例子:
这图是一张便利店的收银机面板布局,和常见收银机最不同的部分,是一大排男女12~56的数字键,这部分便利店系统称之为「 客层键」。收银员必须要靠人眼识别顾客的男女年龄,再按下这些「 客层键」,以便来为顾客打上标签。
这样一来,所获得的客户信息就方便日后做顾客需求推算,什么样的酒对什么年龄段的男生最有吸引力?什么时间段来买关东煮的人最多? 便利店就可以根据这些数据提前预测备货。
而线上的零售,本来就具有数据优势。
比如淘宝,我昨天只是搜了下最近想买的t恤,皮鞋,今天打开APP,在“猜你喜欢、有好货、男神范、必买清单”等等栏目模块中就给我推荐相应的t恤店铺、皮鞋单品,甚至还有一堆有趣的买家文章推送给我,使我的购买欲望直线上升,逼着我更快的促成交易。
新零售和传统零售最显著的不同,就是大数据的应用和线上线下的融合。
由此可以看出,新零售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提升线下零售的效率。运用大量的数据收集分析,把合适的东西更快的带给需要的人。
近期京东的“百万便利店计划”、小米的3年1000家实体店、阿里的天猫实体零售店、盒马生鲜、百联集团,都在传达一个趋势:线上红利所剩不多,线下是未来的主流,未来的零售将更加高效。
从整个供应链角度上理解,即从推式订单大幅转向拉式订单,因需而供的时代很快就将来临。
以往是就是生产商找总代理,然后找经销商,然后再卖给前端的零售,零售再卖给消费者。
而未来“新零售商”们,将利用平台上收集到的数据为线下渠道赋能,通过大数据的精准匹配,用户刚下单,离他最近的零售店立刻就可以给他送货上门;甚至用户还没有下单,大数据就知道你将会买什么,从而提前备货,彻底解决库存积压和物流运输带来的烦恼。
新零售背后最根本的逻辑,就是线上市场和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
这样一来,就要求线上线下和物流必须结合在一起,沃顿商学院市场营销教授大卫·贝尔也提出,线上线下的融合不是O2O,而是O+O。
这种融合核心则是线上线下再加智能物流。
所以,新零售的趋势,对传统城配物流产生了更严格的要求。
而传统城配物流,一直是物流产业最低效的领域。由于需求临时,货找不到车,车找不到货,个体户为主,资源浪费严重,而且城配物流交付流程复杂。
新零售时代的到来,势必需要物流业做出相应的变革。
前两年火爆一时的“车货匹配平台”就好像当年的“O2O”,这两年就像龙卷风一样,来的快去的也快。真正做到改善城配行业实质性问题,帮助生厂商、经销商、零售商解决物流环节难题的寥寥无几。
面对新零售时代下物流配送的要求,城市配送服务商必将深度打通商流、信息流、资金流,提升城配上的创新能力,创造出真正解决城配痛点的产品。
那城配行业究竟该怎么玩才能跟上“新零售”的步伐?
(以城配行业中的“黑马”——云鸟科技为例)
我们都知道传统物流流程复杂,需要大量人工协作,从司机行程规划到货物交付完成,都需要管理,城市的供应链交付始终处于荒蛮发展的状态,信息的不对称,导致货主和承运司机之间始终存在对接不畅的难题。
如果要提高行业效率,配送过程中的技术创新尤其重要。
从云鸟官网上了解到,云鸟科技自主研发的“鸟眼”系统把城配透明化,货主、公司运营人员、司机都有权限看到自己应该看到的东西。比如,司机整个出车的轨迹、配送的货有哪些、这些货到底是谁签收的、运费是多少,都变得非常透明。
透明化的体系对司机也很公平,好司机能获得更高的收入。之前好司机和坏司机区分不大,干得多或少都挣得差不多,甚至有种劣币驱逐良币的感觉,现如今这种情况大为减少。
甚至还有一些增值服务,比如保险、代收等。整个交付流程,通过云鸟系统的订单筛选、运力支持、调度、分拣、出仓以及在途监控等优化,最终使得交付成本下降,提升交付质量。
而这一套专业的物流管理体系,可以使企业集中在扩展其销售能力,客源上,而无需劳心在订单交付环节。
此模式还一个创新手段,就是它的“按票计费”方式。
打通物流与信息流,实现城配供应链的全流程自动化服务,大大提升了配送效率。
在新零售时代,场景化成为行业核心竞争力之一。零售业态下,不同渠道到达的客户群体不同,线下的企业必须走到线上去,线上的企业必须走到线下来,线上线下加上现代物流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创造出新的零售形态。
不管哪样的企业未来都必然走向这样的趋势——线上不落地不行,线下没有互联网工具也不行,没有高效快速的物流体系,没有时效成本也是不行。
这就对企业产生了各种个性化的物流需求。
从业内人士了解到,云鸟科技近期推出的“订单封装”模式就是打造一个标准化产品为有个性化物流需求的客户提供“降本增效”解决方案。
在收货人、发货人、客户系统、司机端之间,云鸟充当了数据和科技中介的角色,首先与客户打通API接口,形成订单自动编号,与客户系统深度对接。
云鸟获取了最新的订单数据,系统进而针对这些订单进行深度排线,并不断优化,最后进行分拨。
甚至还有一些增值服务,比如保险、代收等。整个交付流程,通过云鸟系统的订单筛选、运力支持、调度、分拣、出仓以及在途监控等优化,最终使得交付成本下降,提升交付质量。
而这一套专业的物流管理体系,可以使企业集中在扩展其销售能力,客源上,而无需劳心在订单交付环节。
此模式还一个创新手段,就是它的“按票计费”方式。
根据货物体积、重量、品类、所需车型等实际情况选择按票、件、筐进行结算。
以某大型第三方供应链管理公司为例,其承接夏季冰柜配送项目,配送流程为由分拨仓配送至当地零售店。但由于冰柜厂商产能不足,每日配送订单数量波动剧烈,很多时候会“用大车拉小货”,导致单票交付成本极高。如果是按照“按票计费”,那么根据每次配送的货物数量按一票进行单独计费,长期以来则会节省很多钱。
据近期媒体对云鸟的相关报道显示,能够为客户节省了10%-15%的单票交付成本(不知如何测算),倘若实际真如此,那可谓是对对整个物流行业来说,这也是一次颠覆。
查了下云鸟融资历史及车辆资料,如下所示:
2015年1月,A轮融资1000万美金;
2015年7月,B轮融资数千万美金;
2016年1月,C轮融资1亿美金;
2017年2月,D轮融资1亿美金。
算是2017年城配江湖中,闪闪发光的黑马吧。
我对新零售浪潮下城配市场的理解,就是其创新的关键,必然在于效率提升。城配企业必须重视客户的需求调研和分析,最好可以参与客户物流现状的改造甚至重构,还有一点很重要——科技的力量。
(文中观点不代表本账号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