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京东集团CEO刘强东宣布,未来5年京东将在全国开设超过100万家京东便利店。而且,这100万家便利店当中有一半在农村。刘强东还说,要做到每个村都有。
城市套路深,就要回农村?
显然,京东的这一战略决策,与近年来关于渠道下沉及乡村乡镇等市场消费升级的巨大红利不谋而合,似有“抢蛋糕”的嫌疑。
作为互联网的新增“蓝海”,农村电商被资本市场极为看好,被誉为下一个风口。随着阿里、京东、苏宁等各大互联网巨头的参与,毋庸置疑,农村市场俨然成为“主战场”,一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正在上演(开撕)。
100万家便利店是什么概念?
我国的行政村一共50多万个,按照“在全国开设超过100万家京东便利店。而且,这100万家便利店当中有一半在农村”的说法,也就意味着,京东便利店是要实现村村通。
仅放在我国市场来衡量,根据之前发布的《2016年中国快速消费品互联网B2B市场报告》数据,目前,我国市场存在约680万家传统社区中小门店,结合近两年来-2%的复合增长率,5年之后,如果京东要达到目标,就相当于平均每7家小店中就有1家属于京东。
农村电商落地离不开物流
值得注意的是,据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农村网购市场规模达1817亿元;2015年农村网购市场规模达3530亿元,同比增长94.3%;2016年农村网购市场规模达8945亿元,比2015增长了5400多亿,创历史新高。不得不说,农村网购市场快速增长,增速超过城市,发展呈现新的动能。
不过,京东便利店并非京东抢占农村市场的首个项目,此前,京东帮服务店和京东家电专卖店就已下沉到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市场。
公开资料显示,截止到2016年底,全国超过1700家的京东帮服务店销售额占据了京东大家电业务的30%,京东家电专卖店也达到了千家的规模。尽管定位于乡镇市场的京东家店专卖店在2017年迎来调整,但在县级城市和乡镇市场同步发展的战略当中,县镇村齐上阵,农村仍是重要市场。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单独提及“推进农村电商发展”,提出要“推动商贸、供销、邮政、电商互联互通,加强从村到乡镇的物流体系建设,实施快递下乡工程。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鼓励地方规范发展电商产业园,聚集品牌推广、物流集散、人才培养、技术支持、质量安全等功能服务。”与此同时,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更明确提出,“促进快递进社区、进农村,推动实体店销售和网购融合发展”。一系列政策都指明了国家对农村电商的重视,而农村电商落地离不开物流。
抢占农村市场,线下实体店确实是新的突破口。
对区域市场进行市场教育需要时间和大量的金钱,不如建立自己的据点,既能做品牌宣传又能有效拉动GMV,更加高效。然后,再通过电商的大数据能力,将单个据点连成一片可以互相联动的神经网络。
此外,通过实体聚集消费者,是有效的品牌渗透方式。将当地实体店作为商品实体集散点,与一个订单一个订单从仓到村相比,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减物流成本。简言之,京东在农村开设便利店,不仅有利于推广品牌知名度,而且还扩展了销售渠道,算是一举两得。
不过,农村市场虽如同一块诱人的“大蛋糕”,但要吃掉它却并不容易,从电商到实体店,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早在2014年,阿里就开始推行农村战略,深耕村淘业务,通过农村淘宝服务站,为村民们提供网上代买代卖服务;而从实体店起家的苏宁、国美也早早在县乡地区布局了众多直营店,通过线下实体店、线上网店为县乡消费者提供销售、物流和售后服务;如今,京东也紧跟入局,并且一上来就定下了一个远大的目标。
但就目前的农村淘宝和苏宁、国美的直营店来说,事实上并没有相对成熟的农村电商拓展模式。且与不少电商企业初涉市场所想象的不一样,当前的农村电商主要还是下行工业品下乡,上行农产品进城方面却成效有限。此外,农民信息化程度低、购买力有限。因此,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农村电商还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成功的模式。
况且,京东便利店走的是加盟路子,而且是更偏向收编已有“夫妻店”的模式,加上农村商业生态的复杂性,这意味着不论是管控成本还是管控难度注定都不会小,甚至还会有更多问题在前方等着它。
不过,就在4月25日,历时10年,动作不断的京东物流终于完成了从企业物流到物流企业的华丽转身——京东宣布将正式组建京东物流子集团,京东物流子集团将拥有更加独立的经营权和决策权。此举显示,京东不但在加强完善网络布局和建设,还进一步参与对生态圈内的直接竞争。
显然,随着农村电商市场的竞争渐趋白热化,新一轮的电商“地盘争夺大战”已经打响。但是,目前农村电商仍然处在市场培育期,电商大佬对此也有着清醒的判断,都把农村电商作为战略方向来进行部署。所以,从未来趋势看,也许围绕着线下便利店的圈地运动会更加激烈。
那么,刘强东和马云,是时候去农村约一次(jia)了吧?
来源:中国物流品牌联盟、物流时代周刊,转载须联系授权。
(文中观点不代表本账号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