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时代周刊获悉,4月11日,第三届世界微商大会在浙江义乌举行。国内领先的大包裹快递运营商优速快递在会上宣布,与全国首个“互联网+农业”创业孵化平台农特微商平台达成战略合作。
农特产品迎发展新风口
优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长期以来,优速一直关注农村市场。特别是为响应国家邮政局号召,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服务农村、农业和农民。此次,优速和农特微商平台合作,旨在通过业内领先的大包裹运营,重点打通农特产品从原产地到客户的集散渠道,大幅降低农特产品从产地到销地再到消费者环节的物流成本,加速“互联网+”农业全产业链的蝶变效应,实实在在地为农业特色经济发展服务。
有业内专家表示,农特产品由于季节性短、受众人群窄、运输成本高等因素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特色经济的大规模快速发展。近年来,微商的快速发展重新定义了农特产品的销售模式,从传统的线下交易、B2C电商转型到全产业链互联网化。
同时,社交电商、粉丝经济、新零售、场景化、原场地直供等新业态驱动着农业的全新变革。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助推了农村电商发展,指明了农村电商的发展方向,农特产品市场再一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记者向优速快递方面了解到,过去一到两年时间内,优速加强了农村快递服务网络的布局,这与优速的大包裹定位密不可分。据了解普通消费者通过网络购买农特产品的平均客重一般都在5-10公斤,而这个段位是优速运营中最为擅长的领域,无论从降低物流成本,产品特色包装、配送时效上,都能够助力农产品更好的走出去。
“大包裹”引融资
近年来,随着物流业规模的迅速扩张,快递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市场竞争之大不言而喻。快递业资本战一声“枪鸣”,第一梯队企业纷纷借壳上市领衔开跑,第二梯队也不甘寂寞蓄势待发。2017年1月1日,优速快递便宣布获得总额达20亿元的银行授信和A+轮融资,融资将主要用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在业内看来,除了几大已经上市的快递公司外,快递行业的融资情况其实并不乐观。但据记者了解,2016年6月,优速快递已完成A轮3亿以上融资。短短半年接连获得两次融资,资本方对优速快递的认可程度可见一斑。有关专家认为,或许是因为优速快递在过去一年切中了其余快递公司都不怎么做的3~50公斤大包裹领域,才得以战略转型成功,使其在快递“红海”谋得无限机遇。
成立6年时间,优速的件量和收入分别增长8倍、9倍,目前虽位列全国民营快递十强,但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也面临巨大生存压力。从2013年起模仿“三通一达”做电商小包裹到2015年8月,果断转型实施差异化战略,将战略重心调整到单件3~50公斤的大包裹领域,与3公斤以下的快递“红海”市场形成有效区隔。
实施转型后,不到一年时间,优速3~50公斤段包裹日均吨位重量增长50%以上,件量增长40%以上,收入额已占公司总收入的七成。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双11”,优速快递当天货量突破11000吨,可以说一只脚已经迈进万吨俱乐部。据业内人士透露,国内快递企业日均业务量能够达到万吨级别的快递企业只有“三通一达”和顺丰。优速能够踏过万吨门槛,说明其战略重心的转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优速快递董事长余联兵坦言,优速快递成立较晚,起步阶段基础设施落后,不管是从成立时间还是业务规模,优速快递在国内快递市场都无法与“三通一达”和顺丰相比,与经历了20年左右发展时间的快递企业之间还存在不少差距。优速要做的是依靠产品价值导向来提升自身竞争力,不得不说这次战略转型是优速破釜沉舟的一次大胆举动。
“限时达”提效率
2016年3月,优速快递宣布在上海市、广州市、深圳市、东莞市、中山市、佛山市之间启动“350限时达”产品,实现3~50公斤包裹48小时内送达。用户在当天20:00之前交寄,优速快递承诺在隔日20:00之前完成派送。优速承诺客户,如因优速原因造成工作日快件延误,客户将获得运费赔偿,单票最高退还运费150元。
“限时达”产品的推出,对优速快递来说可谓是破釜沉舟之举。“限时达”作为快递服务中的高难度产品,对时效的稳定性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企业拥有完善的干线运输网络、分拨系统和高密度的末端收派系统,同时还需要全程全网信息可视化和高度协同。
为了进一步满足广大客户的需求,优速快递自2016年9月1日起,将旗下“350限时达”产品升级为“2100限时达”,即将原来3~50公斤重量区间升级为2~100公斤重量区间。“2100限时达”产品是优速对服务时效、服务品质的又一提升,服务范围也扩至12个城市,更重要的是,此次优速宣布“2100限时达”如发生延误,将全额赔付运费。
记者从优速官方发布的信息中了解到,优速快递去年推出的“限时达”产品,各条主要线路的签收率超过了92%,并且“双11”期间“限时达”产品正常运营,延误全额赔付运费。余联兵认为,“限时达”产品并不是花钱买口碑,而是体现了优速满足用户需求的决心。
“独角兽”之争
当年优速快递转型布局大包裹战略,避免与“三通一达”和顺丰这五家公司提供高度类似的同质化产品,应该是意识到未来竞争的惨烈,才会逐渐拓宽自己的生存空间。
从目前情况来看,优速虽找准了风口,同时也面临着一场不可逃避的战役。电商进一步深化推进,货物碎片化加速,物流快递化已经成为一种消费趋势,随着大件电商化,这方面增长也会越来越多,还会释放出更多空间。未来,不止零担巨头,甚至连快递企业都有可能入局大包裹市场“抢食”。
值得注意的是,“快运”一词受业界的关注程度日益攀升,很多快递公司把它看作是新的突围之道,快运市场的战役,还未开始就已弥漫了浓浓的火药味。
2016年4月,中通快递宣布要在快递基础之上,正式进军零担和快运业务;圆通速递在2016年收购某排名前五的快运公司失败后,只好再谋新路,组建新的快运事业部,并于2017年3月份在多地试运行;2016年12月底,韵达快递也成立快运项目组;与优速暗自较劲的速尔快递在今年宣布重磅消息——速尔快递的核心重量段将实现3~50公斤向3~100公斤扩展。
快递企业想往快运市场延伸,直接触碰到快运市场已有企业的利益。面对压力,余联兵也持续发力,在目前4000个站点的基础上,优速快递计划今年投入10000台车辆,在全国全面铺开大包裹业务。2017-2018年将完成10000个站点布局,向整车、仓储、小零担等平台全面拓展。
围绕大包裹战略,优速快递将快速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差异化核心竞争能力——领先同业的运营成本优势和让用户持续满意的服务质量优势。快递企业与快运企业之间的短兵相接还没正式开始,亦不知道这场拼杀会以什么形式出现,在这片硝烟弥漫的沙场中,优速能否找到出路,只待市场的检验。
来源:物流时代周刊,转载须联系授权。
(文中观点不代表本账号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