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时代周刊获悉,3月2日,国家邮政局召集部分品牌快递企业召开专题座谈会,听取快递企业对于加强基层网点建设和保障行业持续发展的意见建议,协调政府、企业、协会和社会的力量,加快构建责任共担、成果共享、公开透明的运行机制,力争在快递行业形成结构优化、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科学发展格局。
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强调,末端网点和员工是快递网络的重要基础,也是用户体验快递品牌、感知服务优劣的重要标志,怎么评价他们在行业生态圈中的地位和作用都不为过。特别是随着主要快递企业改制上市,行业发展已经迈入新阶段,社会的关注、百姓的期待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此,要坚持更有质量、更有效益、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
他要求,要系统谋划,坚持问题导向,坚定发展信念,稳定发展态势,重点把握好供给与需求、长期和短期、做加法和做减法、政府和企业四个关系,通过总部、网点、协会、政府四维联动,采取更加科学和有力的措施,拉长末端网点在快递服务链条中的短板,解决一些长期存在的、不合理的突出问题,让基层网点放心,让一线员工安心,让消费者舒心,实现快递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中国快递协会会长高宏峰强调,要坚持双管齐下,既要解决当前问题,又要着眼长远,调整发展思路,从根本上解决基层发展问题。
一是要注重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效益提升,加快转型升级,做优做强企业。
二是要提升管理水平,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三是要与相关方实现利益均衡,切实为员工谋福祉。
四是要加强末端网点建设,采取多种方式建立、健全和完善网络体系建设。
五是高度重视和加强宣传工作,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随着几大民营快递企业纷纷上市,快递进入资本时代。近日,圆通速递北京分公司的一处网点爆仓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疯长的快递”“快递网点倒闭潮”等传言不断。针对快递员上保险、城市快递配送难等问题,记者专访了马军胜。
新业态要有容错机制
“把新业态的高速增长定义为疯长,把个别网点的情况扩大为倒闭潮,不符合实际。”马军胜说,目前全国有21万个快递网点,个别网点出现快递积压情况属于个案,事态扩大与快递企业总部处理不及时有关,目前邮政管理部门正在调查处理。
有观点认为问题出在快递企业的加盟制,因为加盟网点不给快递员买“五险一金”,缺乏员工约束机制,造成管理不到位。对此,马军胜说,快递企业分直营和加盟两个部分,主要干线都是直营,这部分员工都有保险,但是加盟网点的情况比较复杂。
马军胜在对快递网点的调研中发现,有的加盟网点和员工是业务代理关系,员工实行邮路承包制,按照件量结算,这些员工并不愿意通过企业买保险,认为增加了束缚,宁愿自己买保险。“不买保险是公开的秘密?我不同意这种观点。”马军胜说,新业态在用工方面有探索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对新业态要有容错机制,社会对于新业态的发展也应该多一些包容。
“快递企业上市后,内在要求和外部环境出现了变化。网点出现此类服务问题,对于企业的品牌、网络、内部凝聚力都是伤害。”马军胜说,企业总部应该从中深刻反思,对加盟网点不能“一包了之”“一放了之”,要建立健全服务管控部门,信息监控体系、应急体制都要健全起来。
马军胜说,节后用工紧缺的情况在很多服务行业都存在,但是今年在快递行业尤为突出。老百姓对快递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比如生鲜食品占比越来越大,对派件的时效要求更高、对快递的服务更为敏感。
快递末端配送有三难
目前,位于城市核心区域的快递网点越来越难做。马军胜说,快递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末端配送。“城市配送为什么难?难在三方面,网点安家难、车辆派送难、快递员雇佣难。”
——网点安家难。北京三环内的快递网点越来越少,很多往外搬迁,快递员送件从原先的两三公里范围内,变成十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范围内派送。原因何在?老百姓不喜欢网点安在自己家门口,觉得太嘈杂,很多快递网点被投诉扰民,基本是半年搬一次。
——车辆派送难。由于快递电动三轮车的问题长期无法解决,很多城市的快递三轮车游走在灰色地带,快递没有三轮车就无法派件,上路则随时可能被罚。这是困扰快递最的老大难问题。
——员工雇佣难。“在北京二环内派件的快递员,很多要从四环外取件,路上要备两块电池才够用。”马军胜说,送件的距离延长,无效劳动多,8小时外的工作时间越来越长,快递员的活越来越难干,长期的合同关系不容易建立。
以北京为例,市内每天平均有500万件快递,相当于平均约4个人就有1件快递。“要在城市管理和行业发展中求得最大公约数。”马军胜表示,快递服务有一定的公共性,老百姓都需要,地方政府对快递设施的配套规划应该有所考虑,比如在城市中心建立快递公用平台,方便快递车辆进城,方便老百姓取件。
去年,北京实现了57000辆快递三轮车规范上路,统一标识、统一标准、统一上保险。马军胜认为,这种变堵为疏的办法能满足多方需求,希望其他城市也尽快推广。
今天的痛点要变成发展的亮点
目前我国快递年业务量300亿件、年增速40%至50%,社会对快递有巨大的需求。马军胜表示,要处理好短期和长期发展的关系,加法和减法的关系、需求和供给的关系。
“10多年来,在快递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问题。快递面临改革创新、转型升级,今天的痛点要变成发展的亮点。”马军胜认为,快递网点跟城市商业网点的合作,还处在低级阶段。“快递企业每天有700万至800万的信息流,如果转变为商业流,比如和小商铺实现商业合作,既能提升商业网点的利润,也能帮助快递网点降低派送成本。”
马军胜认为,国内外快递企业之间的差距在于,我国的快递业衔接着生产和流通两个环节,但没有嵌入制造业生产环节。在制造业、医药市场,国外的快递巨头进入产业链,成为制造业的移动仓库。“快递业要实现行业供给侧改革,与中国制造2025、农业现代化对接,还有巨大的潜力。”
在马军胜看来,“十三五”期间,我国快递企业有望进入世界级快递航母序列。快递航母有什么标准?“业务量超百亿件、营业收入超过千亿元,服务产品丰富,安全系数高。”马军胜说,以四通一达为代表的8家快递企业在世界的排名居于前二十位,以目前的增速,“十三五”期间进入前十很有希望。
来源:国家邮政局、新华社(记者赵文君)
——————————————
物流时代【微信号:wuliushidai】
——中国物流业第一专业媒体平台!
杂志订阅:微信回复A
投稿:wuliushidai@qq.com
希望被采访报道、联系授权或广告投放,请加微信:4959859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