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博
分享到:
设为主页 | 联系我们
会员城市:
 资讯中心 > 物流资讯
物流地产的新玩法:“物流园区+”要“+”什么?
发布时间:2016/11/22 来源: 作者:

“物流园区+”是以物流产业集群为基础,通过规模化、集约化的市场运作,创新物流过程管理,实现资源要素的高效连接和优化配置,降低流通成本,提升实体经济运行效率,推动商品增值、组织变革和生态发展,形成以物流园区为基础设施和关键要素的跨界融合新模式。概括起来,就是挖掘物流园区新的产业要素,创新物流服务过程,最终融合形成新的发展模式、聚合产生新的产业集群和生态。

“物流园区+”是以园区为支点,站在跨产业层面上发展范围经济的业务模式,是基于物流园区规模化、集约化优势沿着价值链进行相关多元化的战略扩张,是对既有商业模式的解构和创新。这种新的商业模式和发展方式形成于物流企业规模扩张与竞争优势形成的互动当中,形成于物流与供应链体系互动升级的过程中,形成于物流与制造业、农业、服务业互动发展过程中,形成于资源要素投入的优化配置过程中。具有如下六个显著特征:  

1、园区主导。从物流产业链来看,物流园区所占资产投入比例最高,属重资产投入,但盈利水平并不乐观。发挥物流园区产业枢纽作用,象蜘蛛织网一样,提高网络经济收益,通过物流业务专业化经营,开发多元化衍生服务,缔造以物流园区为核心的更加丰富、综合的生态系统。

2、效率驱动。仓储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物流园区是仓储的主要载体和表现形式。“物流园区+”就是要发挥物流规模化组织化、集成协同作用,变革物流运作模式,形成“枢纽+通道”新的产业组织模式,通过发展物流枢纽经济而实现产业增值的发展目标。

3、重塑商品。运输业是生产总过程的动脉。它既是完成生产的必要条件,又是使产品实现消费的必要过程。因此“位移、服务”也是商品。以成本最优化的方法,为商品提供显著附加价值,同步实现商品交换价值,在服务过程中实现增值、增量、增利、增效。  

4、跨界融合。物流的价值就在于跨越组织边界,贯穿人和技术资源,实现产品无缝增值和强化竞争优势。

5、开放生态。未来的商业是无边界的世界。开放度决定企业行业命运。物流园区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生态系统,输入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金和信息,输出的是商品位移、时间和空间效用、竞争优势,以及物流专有资产。

6、万物互联。物流网络、物联网、互联网三网合一的发展模式可以极大地推动中国产品智能制造、智能消费,促进商品间的互联互通,形成万物互联、万业互联。以大数据带动园区发展,提升物流服务价值,加快向“智慧供应链”迈进。促使产业融合和创新空间大。

“物流园区+”要“+”什么?

物流产业最大的机会在于发挥自身的网络优势、集成优势、服务优势,去提升、改造上下游产业,改变原有的产业发展节奏和规则。因此从这六个维度来提升园区自身价值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物流服务。打铁还需自身硬,物流的本质是基于成本、效率两个维度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商业模式逐步从标准服务下的降低成本扩展为成本约束下的价值创新。物流量的产生和增长的真功夫一定下在物流业务以外,一定来源于跨界服务的有力支撑。  

第二,“物流园区+园区”。物流园区、从业者也有一个连接、联盟的问题,要有开放的格局,创新的视野,推进物流园区跨地区、跨行业合作,建立园区互联、规则共建、信息互通、信用互认、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协作机制,不断提高园区业务的一体化、网络化和规模化水平。

第三,“物流园区+人”。在互联网+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全方位满足人的需求应作为“物流园区+”的重要内容。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物流复合型人才培养和服务体系。把园区打造成物流、供应链知识的配送中心和物流的黄埔军校。

第四,“物流园区+供应链”。物流是供应链流程的一部分,供应链是物流企业沿着价值链进行毗邻扩张的有效外延。  

第五,“物流园区+双创”。物流园区与“众创空间”就像一个硬币的两个面,具有高度相同的运营模式和内在发展逻辑。物流园区为创新创业提供土壤、基础设施和产业链的支撑,“双创”又为物流园区发展注入新的活动,催生出更加丰富的生态。  

第六,“物流园区+生态”。物流园区本身就是一个微生态。同时它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为供应链运转提供环境支撑,带动了区域产业集聚。多产业集群对于一个地方而言,在经济上就像一个雪球,越滚越大,在这个集群中物流集群处于核心关键的地位。

上一篇:移动互联网结束? 迎来下一个物联网时代
下一篇:2020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43.8万亿
活动发布


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物流节
第二十届中国国际运输与物流博览会
2022亚洲物流双年展

展会时间:2022年6月30-7月2日
展会地点:厦门国际会展中心
支持单位: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交通运输部
    海关总署
    国家铁路局
    中国民用航空局
    国家邮政局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交通运输协会
联合主办:慕尼黑博览集团
支持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举办地政府支持单位:
    厦门市商务局
    厦门市交通运输局

承办单位:
    北京界上传媒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物流时代周刊
    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

特别协办单位:
     国能铁路装备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城市物流分会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快运分会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航运物流分会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多式联运分会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一带一路分会
    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航务周刊
    物流+网
    北京界上供应链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社团支持单位: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
    中国商业联合会
    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
    中国铁道学会
    中国公路学会
    中国航空运输协会
    中国船东协会
    中国道路运输协会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城市物流分会办公室
联系人:陆 莉            
邮箱:luli@jscmjt.cn
电  话:010-58678927


分会服务

建立城市物流合作体系。

建立城市物流运输网络。

建立城市物流信息网。

建立城市物流国际窗口。

建立城市物流产业资金支持体系。

建立城市物流统一市场体系。

建立城市物流人才培养机制。

建立城市物流联席会议制度。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城市物流分会秘书处    京ICP备14016074号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曙光西里甲6号时间国际大厦A座5F 邮编:100028
联系电话:010-58678316 

电子邮箱:63139872@qq.com